![]() |
|
您的位置 >> 主页 > 政策法规 > |
|
教育建议: 1. 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如: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或一起看图书、讲故事。 2. 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如: n 成人要耐心倾听别人(包括幼儿)的讲话,等别人讲完再表达自己的观点。 n 与幼儿交谈时,要用幼儿能听得懂的语言。 n 对幼儿提要求和布置任务时要求他注意听,鼓励他主动提问。 3. 对幼儿讲话时,注意结合情境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如: n 说话时注意语气、语调,让幼儿感受语气、语调的作用。如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以比较坚定的语气表示不同意;讲故事时,尽量把故事人物高兴、悲伤的心情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 n 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有意识地使用一些反映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句子。 目标2 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1.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 n 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如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 n 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n 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谈,相互讲述见闻、趣事或看过的图书、动画片等。 n 方言和少数民族地区应积极为幼儿创设用普通话交流的语言环境。 2.引导幼儿清楚地表达。如: n 和幼儿讲话时,成人自身的语言要清楚、简洁。 n 当幼儿因为急于表达而说不清楚的时候,提醒他不要着急,慢慢说;同时要耐心倾听,给予必要的补充,帮助他理清思路并清晰地说出来。 目标3 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1.成人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如: n 与他人交谈时,认真倾听,使用礼貌用语。 n 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说脏话、粗话。 n 幼儿表达意见时,成人可蹲下来,眼睛平视幼儿,耐心听他把话说完。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如: n 结合情境提醒幼儿一些必要的交流礼节。如对长辈说话要有礼貌,客人来访时要打招呼,得到帮助时要说谢谢等。 n 提醒幼儿遵守集体生活的语言规则,如轮流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等。 n 提醒幼儿注意公共场所的语言文明,如不大声喧哗。 (二)阅读与书写准备目标1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1.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如: n 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画书。 n 提供相对安静的地方,尽量减少干扰,保证幼儿自主阅读。 2.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如: n 经常抽时间与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 n 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幼儿自主选择和阅读。 n 当幼儿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时,和他一起查阅图书资料,让他感受图书的作用,体会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乐趣。 3.引导幼儿体会标识、文字符号的用途。如: n 向幼儿介绍医院、公用电话等生活中的常见标识,让他知道标识可以代表具体事物。 n 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体会文字的用途。如买来新玩具时,把说明书上的文字念给幼儿听,了解玩具的玩法。 目标2 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1.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如: n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学习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 n 和幼儿一起讨论或回忆书中的故事情节,引导他有条理地说出故事的大致内容。 n 在给幼儿读书或讲故事时,可先不告诉名字,让幼儿听完后自己命名,并说出这样命名的理由。 n 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并与他人讨论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体会和想法。 2.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如: n 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 n 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 n 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编故事,并为自编的故事配上图画,制成图画书。 3.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如: n 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或模仿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 n 给幼儿读书时,通过表情、动作和抑扬顿挫的声音传达书中的情绪情感,让幼儿体会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目标3 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1. 让幼儿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培养书写兴趣。如: n 准备供幼儿随时取放的纸、笔等材料,也可利用沙地、树枝等自然材料,满足幼儿自由涂画的需要。 n 鼓励幼儿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故事画下来并讲给别人听,让幼儿体会写写画画的方式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n 把幼儿讲过的事情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念给他听,使幼儿知道说的话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从中体会文字的用途。 2. 在绘画和游戏中做必要的书写准备,如: n 通过把虚线画出的图形轮廓连成实线等游戏,促进手眼协调,同时帮助幼儿学习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运笔技能。 n 鼓励幼儿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 n 提醒幼儿写画时保持正确姿势。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
3~4岁 | 4~5岁 | 5~6岁 |
1. 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 2. 愿意与熟悉的长辈一起活动。 | 1. 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有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 2. 喜欢和长辈交谈,有事愿意告诉长辈。 | 1. 有自己的好朋友,也喜欢结交新朋友。 2. 有问题愿意向别人请教。 3. 有高兴的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 |
3~4岁 | 4~5岁 | 5~6岁 |
1. 想加入同伴的游戏时,能友好地提出请求。 2. 在成人指导下,不争抢、不独霸玩具。 3. 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听从成人的劝解。 | 1. 会运用介绍自己、交换玩具等简单技巧加入同伴游戏。 2. 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能轮流、分享。 3. 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在他人帮助下和平解决。 4. 活动时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 5. 不欺负弱小。 | 1. 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 2. 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 3. 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 4. 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 5. 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 |
3~4岁 | 4~5岁 | 5~6岁 |
1. 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或其它活动。 2. 为自己的好行为或活动成果感到高兴。 3. 自己能做的事情愿意自己做。 4. 喜欢承担一些小任务。 | 1. 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 2. 知道自己的一些优点和长处,并对此感到满意。 3. 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不愿意依赖别人。 4. 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 | 1.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 2.做了好事或取得了成功后还想做得更好。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愿意学。 4.主动承担任务,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求助。 5.与别人的看法不同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 |
3~4岁 | 4~5岁 | 5~6岁 |
1.长辈讲话时能认真听,并能听从长辈的要求。 2.身边的人生病或不开心时表示同情。 3.在提醒下能做到不打扰别人。 | 1.会用礼貌的方式向长辈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 2.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 3.知道父母的职业,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 | 1. 能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2. 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3. 尊重为大家提供服务的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4. 接纳、尊重与自己的生活方式或习惯不同的人。 |
3~4岁 | 4~5岁 | 5~6岁 |
1. 对群体活动有兴趣。 2.对幼儿园的生活好奇,喜欢上幼儿园。 | 1.愿意并主动参加群体活动。 2.愿意与家长一起参加社区的一些群体活动。 | 1.在群体活动中积极、快乐。 2.对小学生活有好奇和向往。 |
3~4岁 | 4~5岁 | 5~6岁 |
1.在提醒下,能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的规则。 2.知道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归还。 3.在成人提醒下,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 | 1.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 2.不私自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3.知道说谎是不对的。 4.知道接受了的任务要努力完成。 5.在提醒下,能节约粮食、水电等。 | 1.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 2.爱惜物品,用别人的东西时也知道爱护。 3.做了错事敢于承认,不说谎。 4.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 5.爱护身边的环境,注意节约资源。 |
3~4岁 | 4~5岁 | 5~6岁 |
1. 知道和自己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员及与自己的关系,体会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 2. 能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暖,爱父母,亲近与信赖长辈。 3. 能说出自己家所在街道、小区(乡镇、村)的名称。 4. 认识国旗,知道国歌。 | 1. 喜欢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和班级,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2. 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县(区)名称,知道当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 3. 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4. 奏国歌、升国旗时能自动站好。 | 1. 愿意为集体做事,为集体的成绩感到高兴。 2. 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 3. 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 4. 知道国家一些重大成就,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
3~4岁 | 4~5岁 | 5~6岁 |
1. 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 2. 经常问各种问题,或好奇地摆弄物品。 | 1. 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 2. 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 | 1. 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 2. 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 3. 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 |
3~4岁 | 4~5岁 | 5~6岁 |
1. 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 2. 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 1. 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 2. 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 3. 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 4. 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 | 1. 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 2. 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3. 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 4. 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 5. 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
3~4岁 | 4~5岁 | 5~6岁 |
1. 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2. 能感知和发现物体和材料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 3. 能感知和体验天气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影响。 4. 初步了解和体会动植物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 1. 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 2. 能感知和发现常见材料的溶解、传热等性质或用途。 3. 能感知和发现简单物理现象,如物体形态或位置变化等。 4. 能感知和发现不同季节的特点,体验季节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 5. 初步感知常用科技产品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知道科技产品有利也有弊。 | 1. 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 2. 能发现常见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3. 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如影子、沉浮等。 4. 感知并了解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知道变化的顺序。 5. 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
3~4岁 | 4~5岁 | 5~6岁 |
1. 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 2. 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 | 1. 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 2. 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对环境中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 1. 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2. 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
3~4岁 | 4~5岁 | 5~6岁 |
1.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 2.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 4.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如我有4本图书。 | 1. 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 2. 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 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比4多1;2和3合在一起是5。 4. 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排列顺序和位置。 | 1. 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2. 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 3. 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4. 能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等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
3~4岁 | 4~5岁 | 5~6岁 |
1. 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 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 | 1. 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 2. 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 3. 能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间、旁边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 1. 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地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 2. 能按语言指示或根据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 3. 能辨别自己的左右。 |
3~4岁 | 4~5岁 | 5~6岁 |
1. 喜欢观看花草树木、日月星空等大自然中美的事物。 2. 容易被自然界中的鸟鸣、风声、雨声等好听的声音所吸引。 | 1. 在欣赏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美的事物时,关注其色彩、形态等特征。 2. 喜欢倾听各种好听的声音,感知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变化。 | 1. 乐于收集美的物品或向别人介绍所发现的美的事物。 2. 乐于模仿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有特点的声音,并产生相应的联想。 |
3~4岁 | 4~5岁 | 5~6岁 |
1.喜欢听音乐或观看舞蹈、戏剧等表演。 2.乐于观看绘画、泥塑或其它艺术形式的作品。 | 1. 能够专心地观看自己喜欢的文艺演出或艺术品,有模仿和参与的愿望。 2. 欣赏艺术作品时会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情绪反应。 | 1.艺术欣赏时常常用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 2.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 |
3~4岁 | 4~5岁 | 5~6岁 |
1. 经常自哼自唱或模仿有趣的动作、表情和声调。 2. 经常涂涂画画、粘粘贴贴并乐在其中。 | 1. 经常唱唱跳跳,愿意参加歌唱、律动、舞蹈、表演等活动。 2. 经常用绘画、捏泥、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 | 1. 积极参与艺术活动,有自己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 2. 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3. 艺术活动中能与他人相互配合,也能独立表现。 |
3~4岁 | 4~5岁 | 5~6岁 |
1. 能模仿学唱短小歌曲。 2. 能跟随熟悉的音乐做身体动作。 3. 能用声音、动作、姿态模拟自然界的事物和生活情景。 4. 能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大体画出自己想画的人或事物。 | 1. 能用自然的、音量适中的声音基本准确地唱歌。 2. 能通过即兴哼唱、即兴表演或给熟悉的歌曲编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3. 能用拍手、踏脚等身体动作或可敲击的物品敲打节拍和基本节奏。 4. 能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 | 1. 能用基本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唱歌。 2. 能用律动或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自己的情绪或自然界的情景。 3. 能自编自演故事,并为表演选择和搭配简单的服饰、道具或布景。 4. 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 |
|